导游词要注意五个“度” 赛场上也不要背稿子
本文转自:中国旅游报
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专家评委、首批全国特级导游周小丁:
导游词要注意五个“度” 赛场上也不要背稿子
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形式新颖,现场执导和两两PK很见功力,赛事过程中许多亮点可圈可点,选手表现异彩纷呈。
很可喜的一点是选手水平差距不大。各地选手都很自信、热爱工作,有较为扎实的基本技能。浙江选手的婉约、西藏选手的质朴、山东选手的豪放、四川选手的灵动……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不过,也有一些共性问题,比如多年来导游大赛难以克服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手背诵讲稿。很多讲稿确实写得好,还加入了一些语气助词,以体现口语化风格,但仍能听得出选手在背稿。真正的导游语言是在带团的语境里,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事论事,临场发挥。选手的表达方式就应该在人际交流中“说人话”,而不是背稿子上写好的话。赛场上,几个选手临时写讲稿,上台脱稿讲话时,就忘了稿子里的“起承转合”,马上就出现冷场。选手苦苦回想自己写了什么,完全忘了现在该说什么。在这种紧张情绪下,越回忆越乱套。参赛选手都是带团时游刃有余的行家,在现实工作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这就是参赛与日常工作的脱节。聚光灯和舞台氛围让选手紧张,往往会影响成绩。
针对在对抗性比赛和自创意讲解中暴露出的一些共性问题,提五点建议:
一是角度。话题是一样的,但对象不同。同样的故事讲给不同的对象,怎么切入非常重要。讲解的目的不是把导游词说完,而是让客人听懂并产生共情。
二是深度。导游词应逐步递进,慢慢体现深度。一些看似游客耳濡目染的内容,但其实游客可能并不了解全部内容。如果导游能把来龙去脉说清楚,游客就会很满意。
三是高度。建立话语的制高点是日常工作中令游客信服的方法。
四是宽度。深得下去、高得起来是技巧,产生情感共鸣是艺术。如何让导游词余音绕梁,就需要导游不断钻研,不断精进。话语的宽度是要照顾所有的游客而不是个别的兴趣,我们要研究什么是能引起普遍共情的“文眼”。
五是温度。导游讲解时,无论是浅吟低唱还是慷慨陈词,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讲。真实客观的讲解加上细致耐心的服务才是最有温度的导游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