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爱谁”就有理由 违法吗?
本文转自:北京日报
关末
“不希望从非法途径来获取我的个人信息以及行程,我觉得很恐怖。”近日,女篮运动员杨舒予发文控诉粉丝不理性行为,再度引发人们对于追星规则的讨论。
机场应援、宾馆蹲点、训练探班……这一系列操作俨然已是“饭圈”标配。这一过程中,某些粉丝不仅会哭天喊地要签名、求合影,往往还会扎堆围堵,给公共秩序造成不小影响。如果说早先确有娱乐明星享受前呼后拥的感觉,也一定程度上需要曝光来维持人气,可当这样的怪象逐渐成为“潜规则”后,似乎就带上了一些道德绑架的意味。明星名人怕被扣上“不近人情”的帽子,哪怕生活被打扰、隐私被泄露,也只能硬着头皮忍下。一来二去,此风渐长,大有破圈之势。
近些年,很多运动员不堪其扰。樊振东、王楚钦在机场被追堵,陈雨菲个人信息遭泄露,全红婵回老家被围观……生活、训练屡受打扰不说,他们在场上场下的一举一动也频频被拿来当成炒作的话题。更恐怖的是,乱象背后已衍生出分工明确、利益深度绑定的灰色产业链。“四元钱就能买航班信息”“兼职代拍一年赚五万”,当运动员成为生意的筹码,破坏的也将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土壤。好在运动员们都旗帜鲜明地予以回击,这些清醒发言戳破一个事实——即便是以爱之名,越界也是越界,违法也是违法。
不过,防范追星恶习破界污染,不能仅靠运动员喊话,更要加强对乱象的治理。个人信息是从哪个环节被泄露的?各路代拍“黄牛”是如何交易的?揪出并严惩各类违法行为,才能切断追星产业链上下两端的利益传输。当然,线下的疯狂举动往往也源自线上的情绪煽动。不难发现,眼下一有知名运动员的相关新闻,“控评”“拉踩”“站队”马上蜂拥而至。这个意义上,我们也呼吁相关平台加强事前治理,与运动员一起净化网络生态。
竞技体育有话题、有热度当然是好事,但一切都应基于“用成绩说话”。“真爱粉”永远粉的是竞技水平、体育精神。避免行为上的越界,保持心态上的理性,让双方关系回归纯粹,才是对运动员的最大支持。